1.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
- 结构特点:
- 管束两端与管板固定连接,壳体与管板通过焊接或胀接形成整体结构,结构简单、制造成本低。
- 需设置膨胀节或波纹管补偿温差应力,避免管壳温差过大导致变形或损坏。
- 适用场景:
- 适用于低压、低温或温差较小的工况(温差≤50℃)。
- 壳程介质清洁无需机械清洗的场景。
2. 浮头式换热器
- 结构特点:
- 一端管板固定,另一端管板可随热膨胀自由浮动,消除管壳温差应力。
- 浮头端可拆分,便于管束抽出进行检修和清洗。
- 适用场景:
- 管壳温差大(≥50℃)或壳程介质易结垢的工况。
- 高压、高温环境(如化工、炼油行业)。
3. U形管式换热器
- 结构特点:
- 换热管弯成U形,两端固定在同一管板上,无温差应力且结构紧凑。
- 仅需单块管板,制造成本低,但管内清洗困难。
- 适用场景:
- 高温、高压且管程介质清洁的工况(如核电站、化工高压反应系统)。
- 管壳温差较大的场合(无需额外补偿元件)。
4. 填料函式换热器
- 结构特点:
- 管板与壳体间采用填料密封,允许管束自由伸缩,热补偿能力强。
- 结构简单,但存在泄漏风险,需定期维护。
- 适用场景:
- 低压、高温且腐蚀性介质的工况。
- 需要频繁拆卸清洗的场合(如制药、食品行业)。
选型关键因素
- 温差适应性:
- 温差<50℃可选用固定管板式(需膨胀节);温差较大时优先选浮头式或U形管式。
- 清洁需求:
- 壳程易结垢选浮头式或填料函式;管程易结垢需考虑U形管式或可拆卸结构。
- 压力与材料限制:
- 高压环境(>0.6MPa)推荐浮头式或U形管式;腐蚀性介质可选填料函式或非金属材料。
通过上述分类及选型要点,可依据实际工况优化换热器性能与维护成本。